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视频】关中书院第3集


第三集解说词(部分)

清朝末年,当大清王朝拒绝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,恰恰在关中书院,有一个人为关学掀开了兼容并蓄的一页。他极大地推动了关中地区现代工业的进程,这个人就是关学的另一位继承者与发扬者——刘光蕡,字焕堂,号古愚。

刘古愚是近代史上,兴办以专门传播科技为主的教育机构的第一人,他主张通过变革教育与学风,培养全面技术型人才。他从关中书院毕业后,开办了“求友斋”,这比康有为1891年创设的“万木草堂”要早七年,比谭嗣同1897年开设的“浏阳算学馆”早十余年。在“求友斋”,刘古愚还开设印刷处,出版西方自然科学和时政新书。他与康有为齐名,被称为“南康北刘”。

刘古愚

如果说,在刘古愚身上看到了关学精神的“勇于造道、经世致用”,那么牛兆濂,以自己一生的选择,坚守了关学精神的“立心立命、崇尚节操”。温馨提示:请在下观看,土豪随意!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n0195kfb8g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牛兆濂一生坚守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“仁孝”。他在关中书院学习,并中得举人后,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,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,甚至对皇帝御赐的官职都置之不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牛兆濂

他一生拒绝为官,潜心研究学问,但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,却能挺身而出,担当大义。

1930年,日寇野心初现。牛兆濂对当局政府一味对外投降、对内自相残杀十分愤慨。他写下《我明告尔》一诗,申明大敌当前,号召全国团结相处,停止内讧。

1933年,日本进攻中国,占据了山海关和承德。牛兆濂当即召集了五百志士,通电全国,决心出师抗日,虽然事后并未成行,但这样的壮举,却足以振奋关中大地。

   免责声明:以上文字、视频内容来自央视网,图片来自网略。小编有所改编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